5xRuby Insight

台灣廣告業的新創路(3):選擇適當工具造房

Sho Chang, 執行總監 Jun 11, 2021


「我們這個新事業,想做一個網站」。客戶 A 在某次會議裡這麼說。


客戶滔滔不絕地分享計畫,30% 是這個商業模式的核心價值,能解決什麼問題。接下來 70%,是這網站怎麼做更美,如果有些什麼額外服務更好。


他說完想法後,問:「你覺得這在開發上會複雜嗎?需要多少時間?」


『不複雜。不過,我覺得現階段不需要架一個自己的網站。』


再看另一個會議。客戶 B 說:「你覺得我要不要一次把我的服務功能全部做到位?」

『不,我覺得你該做驗證市場需求最相關的事,其他都應該往後面階段排。』


身為網路服務開發公司,公司能立刻接到開發案子自然是最棒的。但我們身為幫眾多新創 / 企業打造服務的技術專家,也非常明白,要不要在事業前期下重本,這個決策,會影響客戶事業走向甚大。


究竟創業時該選擇 Code or No code solution?這個問題被爭論不休。我在這裡分享幾個案例,希望讀者從這幾個案例中,可以更清楚自己應該如何決策。


現在的創新事業服務類型,可以粗略切成二種:

  • 商業模式創新
  • 技術創新


技術創新無庸置疑地需要「建造出些什麼」,非常考驗技術研發力,這種創新必須投入開發成本,幾乎沒有選擇 No code 的空間。所以我們著重來看「商業模式創新」。


在廣告業,廣告公司被客戶要求每次網站都要與前次不同,每次都搭建新網站是很理所當然的。不過當我們今天談到建構「服務」,就不建議追求商業模式創新的事業體,在初期也直接從 0 開始建造。正確來說,我們雖然終究還是要蓋一棟自己的房子,但什麼時候進場才能最得宜的控制風險呢?


首先,網路服務的架構設計邏輯較為複雜,必須考慮擴充性與維護性。更需考慮伺服器配置等等一但服務開始運行,就會不斷產生下去的固定成本。如果要純手工客製「全部」功能,投資報酬率未必好。反倒應該盡可能在實驗階段,利用現有服務快速搭建一套流程,降低商業模式實證前的投入成本,加快完成驗證。


我曾遇過一位商業模式創新的創業者,他的商業模式是媒合特定產業專才,提供一群小眾用戶客製化服務。在創業前半年,進到「媒合」這一段,他用的也不過只是大家手機裡都有的 LINE 而已。而在數月測試與計算市場潛力後,他發現當初假設的需求規模實際存在,便開始尋找開發團隊,著手建立一套真正屬於自己公司的服務。


另一個案例是做創作內容媒合事業。在這個案例裡,客戶想為特定產業提供專屬內容,試圖為該市場推出全新銷售模式。


最初客戶希望我們製作能彙整創作內容的資料庫網站。但除了開發成本,在評估完客戶儲存的資料類型後,發現最重的成本會出在流量。客戶的內容需要大量頻寬支援,如果要自己 Host 一個網站,不論其他開發成本再精省,流量費省不得。因為這個網站最大的價值就是讓內容能被看完。


除此之外,因為是全新網站,必須規劃少許媒體預算,才能順利為網站開啟知名度。我們可以透過網站架構設計以及程式結構調整,讓網站非常 SEO friendly,但要在搜尋引擎上提升排名需要時間,自然排名既然急不得,如果還沒有媒體預算為網站創造流量,驗證將會遙遙無期。


我最後建議他使用現有內容發佈平台,先測試市場接受度。好處有幾個:

  1. 功能所差無幾,可以將基礎建設費用壓到最低
  2. 流量:由現有內容發佈平台支付,流量費用 =0
  3. 導流:現有平台上已有基礎流量,而且 SEO 也做得非常好。透過在內容中設計適當地關鍵字,可以節省導流成本。

雖然沒有一個掛上自己公司 Logo 的服務令人覺得不踏實,不過可以透過內容設計來置入品牌,也確實解決了創業初期控制風險的問題。


最後一個案例,是針對特定族群需求,提供資訊的資料庫型網路服務。與上個案例類似,但是資料量更龐大。這種服務的核心價值在於內容完備與否,以及如何在海量資料中帶領用戶迅速到達他的目的地,所以搜尋準確度要很高。我們從客戶規劃的 Roadmap 中看到他有極大的野心,包含串各個資訊提供者讓人可以線上購買情報、即為細緻的 CRM 機制規劃等等,開發可能會耗時超過四個月以上。我們建議他將開發階段拆得更細緻些,並改將一些功能使用現有的第三方服務解決,順利將初期建置成本下降了 30%,又不影響他驗證商業模式。


所有產品的開發者,總是希望能夠提供使用者最完美的體驗。不過因應每個組織能投入的資源差異,在新創初期,我們依然會盡量為客戶找到能把錢花在刀口上的選項,來協助客戶預留足夠的成本,驗證假設。


在第一版產品,我們建議的行動策略都會稍微謹慎,但隨產品實際收到市場回饋,行動策略也會隨之調整,或許之後稍微膽大,或許直接膽大,這都視市場回饋有所不同。只有收到真實用戶回饋後,或許團隊得把心力移到 Business development 上,或者要調整 UI,或要增開發功能,接下來哪一個策略對推動事業前進最有利,在實際進入市場後,都會更加明確。


寫到這裡,《廣告業的新創路》也進入尾聲。在這個系列裡,我們談到團隊配置、成本估算、建造第一版產品的選項等等。但到這裡也都僅僅是開始而已。更多後續在行銷或營運上的調整,也是十分考驗團隊思維轉換的時候。之後我會再分享一些與營運和行銷相關的經驗,也祝福大家,在新創事業這條路上,越走越順。
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