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方格子專欄] 與台灣 Z 世代對談:聽別人說不如他們自己說!
討論 Z 世代的文章越來越多了!RUBY 大叔之前也寫過「如何開發 Z 世代有感的網路服務設計?這五點建議趕快筆記!」,其實每個地方的 Z 世代文化差異都有些不同。上次朋友 A 子在社群動態上分享《 Z 世代經濟:未來最有影響力的新世代》這本書裡提到的案例:「美國一位 19 歲年輕快餐店經理不知如何解決顧客打來的客服問題,緊張到把電話掛掉。」結果有位 Z 世代同學看到立刻在下方留言反駁:「我才不會這麼笨。」關於 Z 世代,真的有人問過他們「怎麼想」嗎?
最近 RUBY 大叔邀請(抓)公司 Z 世代同學,詢問他們對於網路上形容的 Z 世代行為有何看法,發現並不全然是想像中的答案(還是我們公司的 Z 世代孩紙太乖?),這篇以 QA 方式輕鬆跟大家分享。
* 我們公司的孩紙是Z世代前段班( 23-25y ),這只是一份質化調查,不代表所有Z世代都是這樣,以下有些回覆觀點雷同的答案,只列出 1-2 位代表。
Q1:儘管擅長使用簡訊、電郵、群聊、視訊等數位工具溝通,學者們意外發現幾乎每個受訪的 Z 世代都說,最喜歡「面對面」交流?
● 要看什麼狀況,不過相較於訊息往來,重要的事還是喜歡「面對面」更清楚、更好,避免造成一些誤解,除非有些事當面講尷尬才會用訊息。(巧巧,23y女)
● 比較喜歡當面交流,在工作除非是急事,否則還是多以打字為主,有時候走過去直接問,感覺會打擾到對方呢(非常為人著想的孩子)。(Dave,24y男)
Q2:工作上,習慣透過網路合作完成任務的 Z 世代,就像「三個臭皮匠,勝過一個諸葛亮」,他們不認為要選出誰當高官或領導人,而是追求扁平領導?
● 我比較喜歡扁平式相處,這樣大家比較有參與感。(巧巧,23y女)
● 有點像在學校分組的感覺,這樣大家都能發揮所長,即使是領導角色,也都扁平式相處(但在學校是平輩關係)。(Dave,24y男)
● 比較喜歡一起分工的討論感,大家都能表達自己意見。(聖凱,24y男)
● 我之前在日本傳統企業待過,工作上有明顯的階級制度,導致事情永遠忙不完,所以不太喜歡領導式感覺。(小白,25y女)
Q3:越來越多台灣 Z 世代,成為大陸社交軟件的「小粉絲」,喜歡使用小紅書及抖音。
● 平常還是用 FB、IG 較多,沒有在用抖音,但身旁有朋友是以一種諷刺性心態在玩,通常要找知識或問事情,都是Google 較多。(巧巧,23y女)
● 平常使用 IG、LINE、FB,最近在用 BeReal。(Dave,24y男)
● 主要用 Twitter、IG 居多,其實也很少在社群上互動。(聖凱,24y男)
RUBY 大叔加問:大家沒在發文或在社群上留言嗎?
● 沒有什麼問題需要在社群上發文問人,有問題只要 Google ,幾乎能解決大部分的問題。(巧巧,23y女)
● 把問題放在社群上會增加自己的社交焦慮,而且留言不一定有參考價值,有時還會讓不知道狀況的人誤會或私自評價自己,多半我都潛水居多。(聖凱,24y男)
● 比起發言,我會管理名單,像是踢掉不常聯絡的人,彼此互加社群軟體沒什麼交流就不會留著。(小白,25y女)
● 我有經營兩個小帳,一個發心情、一個純放知識相關,社群不是記錄生活的首選,它只是一個工具。(巧巧,23y女)
● 自己也有小帳,比較有隱私。(Dave,24y男)
Q4:2016 年底《柯林斯字典》就選出「雪花世代」( snowflake generation )為年度詞,稱年輕世代為雪花,是嫌他們一點點壓力就融化的意思。
(來源:美國老闆不再愛用名校畢業生?Z世代年輕人的兩極評價)
眾人一致認為,自己沒報導寫的那麼雪花,聖凱表示過去被罵會檢討問題所在,想辦法做好;Dave 認為自己被批判的當下有點「玻璃心」,但通常過沒多久就會釋懷。
RUBY 大叔加問:網路訊息這麼多,你們有辦法分辨資訊真假嗎?
眾人一致認為,只要是假的就立刻能拆穿,像是「不用動就可以月入十萬」這種資訊說再多也不會信,另外購物詐騙風行的現在,大家的防備值也拉到最高,一定會先去查看品牌網站、FB 官方帳號等多方查證才會入手。
Q5:受訪者選擇“工作重要,但個人生活也很重要”的比例最高達到 82.2%,而對“和別人一樣工作,只要能拿到工資就行”( 30.0% )和“如果可以的話,更想做輕鬆的工作”( 16.9% )等的選擇也不在少數。
(報導來源:Z世代の新入社員「仕事よりも私生活」8割超、コロナで対面講義少なく「人間関係」に不安)
●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很能代表我的觀點,那篇文章提到工作、人際關係、薪資三個條件,只要有兩個不符合心裡所想,就不 OK,但比起一切,我更在意我的能力是否能上軌。(巧巧,23y女)
● 我會優先選錢多的工作,但如果有一個工作品牌、理念、文化、工作氛圍都是我認同的,我能夠妥協,選擇我自己喜歡的品牌,苦一點還能承受。( Dave,24y男)
調查四人一整天的工作與生活,發現大家普遍下班後能休閒的時間(種類)不多,有 1-2 人住離市區遠,通勤回家再加上用餐時間、家事,沒有餘力去做培養自己的事,(能追劇就是小確幸)。
Q6:Z 世代才剛剛離開校園不久,但已經強烈感受到學用落差。當被問到「你認為在學校所學,有助於你在工作上發揮所長嗎?」滿分 5 分中,Z 世代的平均分數也僅有3分。
(來源:首度跨世代職場大調查!Z世代最在意什麼?)
● 覺得學校只起到 20-30% 的作用,若說對職場最大的幫助應該是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、資訊科技基礎、網路相關知識等,通識課幫助最少。(巧巧,23y女)
● 感覺幫助很少,比較印象深刻的是學校曾教學生「實際創業」,雖然說出來沒什麼,但我(害羞的說)當過三個月的創辦人,有統編、可以開發票的那種,還蠻有趣的。( Dave,24y男)
雖然這篇訪問不能代表台灣所有 Z 世代,但也讓 RUBY 大叔看到很多台灣獨有的現象,Z 世代對網路資訊真偽的辨識度比我們這一代還要高,而且對社群的敏感度及應對方式也比我們還要成熟。
企業真的不再愛用名校畢業生嗎?
剛看到這篇 美國老闆不再愛用名校畢業生?Z 世代年輕人的兩極評價,RUBY 大叔也很有感,當面試官這麼多年,會發現名校畢業生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很有想法,但實際進入職場真的與學歷無直接關聯,以前也曾碰過「天才型」人物,但工作上反而無法 Team work,團隊工作不是自己有自信就可以,必須讓大家一起有信心才行。
今天先分享到這裡,如有任何問題歡迎底下留言給 RUBY 大叔,下次見!